不可掉以轻心的梅毒感染
梅毒是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疾病,大约在16世纪初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此后在全国蔓延开来。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2023年我国梅毒新发病人数530116例,2024年增加到674148例,病例增幅较快,报告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第3位,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肺
梅毒是一种古老的性传播疾病,大约在16世纪初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此后在全国蔓延开来。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2023年我国梅毒新发病人数530116例,2024年增加到674148例,病例增幅较快,报告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第3位,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肺
这时候,很多人就懵了——怎么手心都长了?是不是中毒了?可过几天它又莫名其妙地消下去了,于是就更不当回事了。这正是梅毒的二期表现,说明这病已经开始在身体里到处跑了。
在门诊中,医生刘伟遇到了一位55岁的王阿姨。近期,王阿姨莫名觉得身体疲乏,脸色愈发暗淡,还伴随着一些细小疹子悄悄爬上了手臂。她一度以为是皮肤过敏,换了好几种药膏和抗过敏药都没效果。家人也只是安慰王阿姨:“这没啥,大概率是春季过敏吧,过两天就好了。”可症状不断加
这报告是做喉咙息肉手术检查出来,想咨询一下,这是感染了还是属于正常。是不是以后只要做抽血的检查都会查出来?
为巩固我市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扎实推进消除母婴传播工作往纵深发展,市妇幼保健院于9月20日举办了2025年全市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专题培训班。
一项对约3.5万名参与者的meta分析显示[1],HIV感染者中梅毒阳性率为19.9%,其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感染者梅毒阳性率为21.9%,显著高于异性传播人群(10.3%)。
专家组首先听取了县卫健局关于全县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汇报从组织管理、宣传教育、检测咨询、治疗干预、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我县在艾梅乙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本报讯(文/通讯员 努尔斯曼·阿卜杜克尤木 记者 程垒 视频/健康报新疆站融媒体中心)9月18日至22日,喀什地区组织开展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培训及现场技术指导。活动特邀山东省专家组全程参与,通过集中授课与深入一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地区母
如果在妊娠期内感染梅毒而未得到治疗、治疗较晚或使用不正确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会导致50%至80%的病例出现不良的出生结果。
艾梅乙母婴传播指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母亲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及婴儿。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途径,通过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减少“艾梅乙”母婴传播,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活得了很大的开放,对性病的认识也逐渐的变得不再陌生,但很多人只是片面的去认识性病,认为得了性病就如得了不治之症,就无法在治愈了,进而自暴自弃,甚至有轻生念头。
为进一步推进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高质量开展,持续提高运城市“艾梅乙”实验室检测质量和效率,降低母婴传播率,9月19日,受市卫健委委托,运城市妇幼保健院举办全市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实验室质量与管理专项培训班。副院长赵旭晶、何红琴出席开班仪式。
在医学领域,梅毒被称为"伟大的模仿者"。这种古老的疾病如同一名狡猾的演员,能够伪装成数十种其他疾病的模样,从皮肤问题到神经系统异常,甚至模仿心血管疾病的表现。它的千变万化让无数医生在诊断时陷入困惑,也让患者因误诊而延误治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位"模仿大师"的
说起梅毒,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那是以前的病吧”,再不就是“离我远着呢”。可真要坐下来聊一聊这事,你会吓一跳——它不仅没远去,反而悄悄绕回来了。
经过医生询问得知,小婷是一名省外在校大学生,当时处于休学状态。小婷怀孕后与男友分手,且向家人隐瞒了情况,整个孕期均未进行产检。她在孕晚期独自一人来厦门旅游,在酒店突发破水,由120送至附近的医院。
梅毒,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又有点可怕”的名字,其实是一种叫梅毒螺旋体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 性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 母婴和 血液传播。
9月18日,屯昌县司法局联合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等部门开展了一场消除母婴传播及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普法宣传活动。
为什么在医学这么发达的今天,一个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疾病,却还在带走人的生命?这不是反常识吗?难道我们哪里做错了?是我们对它的轻视,反而成了最大的漏洞?
我也是之前体检是我得过。我印象里没有梅毒症状,我老公也检查过,他没有感染。
2023年11月,厦门某医院接诊了一位因临产由120运送入院的孕产妇小婷(化名)。令人揪心的是,小婷无家属陪伴,孤身一人。